從魔王成佛:摩醯首羅於佛教

10月 02, 2014 0 Comments


2009年6月,我參加了古正美教授的一場關於大乘佛教政治傳統的講座。

當中,古教授在講解佛教天王政治傳統的時候,特別提到了盛行於東南亞國家的「摩醯首羅」信仰,讓筆者印象特別深刻,也因此想藉著「摩醯首羅」這個題目,稍微認識一下這位於佛教有大因緣的印度教神祇。由於我對秘密佛教的思想體系並不算深入,因此文中許多的引用及推測可能過於草率、大膽,也希望對於祕密佛教有研究的法友們能夠不吝給予指導、修正。

 云何「摩醯首羅」? 

「摩醯首羅」(Mahes'vara)即是著名的「濕婆」(Siva),是婆羅門教的三大主神之一,「Siva」意為「自在」,故又稱作「大自在天」。在印度教的觀點裡,「摩醯首羅」掌領毀滅,也具備創造的能力,一般被視作毀滅之神、苦行之神,因善於舞蹈,因此也被視作舞蹈之神。

現今的印度教主要分作三個教派,分別是「毗濕奴派」、「大自在天(濕婆)派」及「性力派」,其中以「濕婆派」最為廣受信仰,影響力最大,也是許多東南亞國家的主要宗教信仰,包括了柬埔寨、印度、印尼。在佛教來講,摩醯首羅原本是破壞正法的天魔之一,居於欲界第六天,後來則轉變作佛教的護法神,甚至成佛。

根據印度教「大自在天派」的主張,「摩醯首羅」為一切種智、其體常住、遍滿宇宙,並主張能生情器世界萬物。在佛教的《提婆涅槃論》中也如此提到:

外道摩醯首羅論師作如是論:果是那羅延所作,梵天是因,摩醯首羅一體三分,所謂梵天,那羅延,摩醯首羅。地是依處,地主是摩醯首羅天。於三界中所有一切,命非命物皆是摩醯首羅天生。摩醯首羅身者,虛空是頭,地是身,水是尿,山是糞,一切衆生是腹中蟲,風是命,火是暖,罪福是業,是八種是摩醯首羅身。

在《百論疏引》中則補述「作日月爲眼」。換言之,在印度教大自在天派的認知當中,摩醯首羅不單純只是一個造物主,而是 整個世界乃至世界的統領者,祂遍滿整個宇宙、乃是虛空,而萬物的消長、罪福也受摩醯首羅的掌領,幾乎可以說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神。

關於摩醯首羅的形象,一般認為有三眼,二面四臂、四面八臂,各有所持,以眼鏡蛇及纓絡為頸飾,騎乘白牛。傳說梵天曾與摩醯首羅共同討論如何創造世界,但是摩醯首羅當時並沒有理會,而是沉入大海修行。等到摩醯首羅出海之後,發現世界已經創造完畢,一氣之下,便把自己的生殖器割下來,扔到了人間。也因此,許多供奉摩醯首羅的印度教寺院中,以牛或男性生殖器(Lingam)的石雕作為的精神的象徵。

摩醯首羅即是濕婆(大自在天),是印度宗教中非常重要的神祇之一,其眷屬是雪山女神帕爾瓦蒂,子是毗那夜迦,即是秘密佛教中的象鼻財神(紅財神)。圖片引自:http://www.digital-images.net/
摩醯首羅即是濕婆(大自在天)與其眷屬是雪山女神帕爾瓦蒂

從欲界天魔到光明遍照一切眾生 


在早期佛教乃至初期大乘佛教的認知上,摩醯首羅與波旬被認為皆是破壞佛法的魔王,同時認為摩醯首羅居於欲界第六天,乃欲界之主;也有另一方認為欲界之主乃波旬,摩醯首羅居於色界天,說法並不統一。關於波旬與摩醯首羅是否可能為同人異名,或化身的關係,這點並不清楚。 

經典上的記載,摩醯首羅最初是一個破壞正法的魔王,後來演變成向佛問法的「大自在天」,並且皈依佛教,以護法神的姿態躍升為佛教的大菩薩,最後居於色界之頂的淨居天,現大自在天子之勝報,以勝妙之天形成佛,並行灌頂。在《入大乘論》中提到:

淨治第十地,得無量無邊禁咒方術能令一切無礙自在作摩醯首羅天子,亦爲一切世間依止。問曰:所言摩醯首羅者爲同世間摩醯首羅,更有異耶?答曰:是淨居自在非世間自在。汝言摩醯首羅者,名字雖同而人非一,有淨居摩醯首羅,有毗舍闍摩醯首羅。其淨居者,如是菩薩鄰於佛地猶如羅穀障。‧‧‧,如皇太子初受職時,以己業力故大寶蓮華自然化出,受一切種智位。‧‧‧,坐蓮華已,十方世界諸佛放大光明照。此菩薩受灌頂位如轉輪聖王長子受王位時。

摩醯首羅在祕密佛教中被視作「毗盧遮那佛」(Vairocana,或作大日如來)的應現。「毗盧遮那」意為遍一切處、光明遍照。在漢傳佛教中,華嚴宗認為毗盧遮那佛為報身佛,是蓮華藏世界的教主;天台宗認為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盧舍那佛為報身佛,釋迦牟尼佛為應化身佛。在祕密佛教中,則認為毗盧遮那佛是根本佛,是一切覺悟者理性與智慧的集中體現,即是一切諸佛的三身中的法身佛。在《大方廣華嚴經》也不斷的提到「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如來一法身,出生諸佛身」、「一法身充滿三世示現眾生自在」、「一切諸佛一法身,真如平等無分別」、「一切諸佛同一法身」、「去來今佛,一切悉等,為一法身」等等。

雖然在目前所知的佛教經典當中,並沒有找到將「摩醯首羅」與「毗盧遮那佛」之間劃上直接等號的證據。然而,經典當中卻經常出現佛菩薩化身現大自在天的紀錄,然而若將祕密佛教當中毗盧遮那佛作諸佛同一法身、一切智智、遍一切處及光明遍照的說法,比對印度教「大自在天派」所主張自在天為一切種智、其體常住、遍滿宇宙、光明最勝,似乎二者之間有其共同之處。在佛教經典當中,也或多或少可嗅出二者之間的關係。譬如《入大乘論》中提到:

(十地法雲地菩薩)能令一切無礙自在作摩醯首羅天子,亦爲一切世間依止。‧‧‧,受一切種智位。

《十住經》也提到「大自在天光明勝一切眾生。」的記載之外,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也同時提到了「一切光明」及「遍一切智」的記載:

譬如摩醯首羅天王光明,能令眾生身心清涼,一切光明所不能及,此地(第十法雲地)菩薩智慧光明亦復如是,能令眾生皆得清涼,乃至住於一切智智。一切聲聞、辟支佛,乃至第九地菩薩智慧光明悉不能及。‧‧‧,諸佛世尊復更為說三世智,法界差別智,遍一切世界智,照一切世界智,慈念一切眾生智。舉要言之,乃至為說得一切智智。‧‧‧,菩薩住此地,多作摩醯首羅天王。‧‧‧,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

在《俱舍光記》第七卷中更直接提到:

大自在天總有千名,今現行世唯有六十。‧‧‧,自在出過三界有三身:一、法身,遍充法界。二、受用身,居住色界上自在天宮,即佛法中說摩醯首羅天,三目八臂,身長萬六千逾繕那。三、化身,隨行六道種種教化。

此外,被祕密佛教視作毗盧遮那佛的降魔時呈現的忿怒相的「大黑天」(Mahakala,或作瑪哈嘎拉、摩訶迦羅),在印度教當中也被視作摩醯首羅的忿怒相。「大黑天」的信仰在西元四至六世紀的笈多王朝時後已經成立。隨著佛教的發展,七世紀時容攝成為佛教的護法神,成為祕密佛教中八大護法神(大梵天、大黑天、吉祥天女、馬頭觀音、閻曼德迦、閻魔天、財神護法、戰神)之一。

傳說當時的佛教修行者沙伐瑞跋(Savaripa)曾以大黑天作為觀想的對象,可見得大黑天在當時,已經成為佛教的信仰神祇之ㄧ。到了十一世紀之後,佛教進入秘密時期,大黑天在祕密佛教中的地位也有了顯著提昇,出現了大量關於大黑天的儀軌及造像。大黑天的形象有二臂、六臂及八臂等數種不同形象,多為圓目凸腹、怒面獠牙,右手持鉞刀,左手捧血杯,並於左腕內抱一支髑髏幢(khatvanga),足下踏一死屍,象徵著被大黑天所征服的外魔,也象徵降服阻礙行者成道的貪瞋痴三毒。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