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自己的美玉

4月 07, 2015 0 Comments

和闐仔玉雕持珠彌勒,玉質白潤細膩,脂膩柔嫩。
乎只要是東方人或鍾情於東方文化的,上了一定的年紀之後,對「玉」都會產生一種喜愛之心。

特別是這幾年,新疆和闐玉的產量減少,加上新聞媒體及市場上的不斷宣傳吹捧,使得不少人盲目追隨,也不懂得什麼是和闐玉,不論作工優劣,只要聽聞是和闐玉,便附風庸雅地大量選進,特別是新接觸收藏的獃子,或隨旅行團出行更爲常見。要知道,不論收藏什麼東西,若對收藏品並不認識的話,十之八九包準後悔。

選購的方法

和闐黃玉稀有罕見,是玉中珍品
進入和闐玉的收藏世界當中,必須「先識玉、後買玉」,先對和闐玉的有了基本知識,對於市場情况、玉文化等作一些基本瞭解之後,再動手買玉。「識玉」的方法有很多種,筆者初接觸和闐玉的時候,由於本錢不夠雄厚,無力繳交「學費」。

和闐玉的知識涉獵很廣,包含玉石鑒定、工藝評價、刀工磨光、設計製作、市場估價等許多的細節,同時也必須具備對相似的玉料的認識、鑑別,因此和闐玉的收藏是一個門檻很高、專業性很强的收藏類別,要煉就一雙能辨別真僞的「火眼金晴」,一眼望去則知道貨色優劣,有無駐足的必要,必得勤學苦練。

除非天才,否則一般人想在短時間內搞明白或投機取巧是不可能的,隨著和闐玉市場逐漸熱門,玉料、玉器漲幅驚人,「多看、多問、多摸、多請教、少買」是絕不會錯的──所謂的少買不是都不買,而是看準才買,精品才買,如手邊沒有一塊和闐美玉,自然也無從比較──不少初學者匆匆進入玉市,或透過上網購買,想摸個便宜,這是十分危險的投機心態。幾個入門經驗提供參考:
  1. 大量閱讀相關書籍、媒體報導,充實自己的和闐玉鑑賞嘗試。
  2. 向專家前輩們請教,絕對是令功力大增的好方法,一般前輩見有心學習,多少會給予意見指導,獲益良多。
  3. 抱著「學習」而非「選購」的心態上市場摸摸、問問、看看充實自己對和闐玉的認識。
  4. 對於店家的大灌迷湯則充耳不聞,在沒把握之前打死也不會掏出五元十元。

天然無修飾的和闐仔玉

選購的要點

 選擇一塊和闐玉,除了摒除收藏上的迷思之外,大抵上還必須掌握「玉質」、「玉色」及「形狀/工藝」三方面來評鑑。尚有人將聲音、光澤等項目列作鑑賞的要點,筆者以為大抵上仍不出上述三大項目,並不需要特別另外提出。

玉質講求凝脂之美

絕大部分的玉種多以「色」為美,譬如緬甸所產的翡翠、河南南陽的獨山玉、遼寧的岫玉及其他世界所產的瑪瑙、其他玉石等都是重色,以色為美,色彩的豔麗是它們共同的特點,唯獨新疆所產和闐玉重視「脂」,這也是和闐玉器獨特卓越的特性。和闐玉的收藏首重玉質,玉質差者不具備收藏價值,即使玉色特白也不過燥如白瓷,缺乏和闐玉溫潤的凝脂之美。

和闐玉的講求細膩溫潤,有血、有肉、有骨,水頭靈光是它的血,玉質脂潤是它的肉,堅硬而有韌度特性是它的骨,密度上佳者其硬度可以刻畫玻璃,使用金屬銳器刻畫最多只會在玉上留下金屬粉末而已,敲擊時音如金屬,悅耳悠揚而明亮。一塊好的和闐玉,質地純淨細膩、呈現欲看不透的微微透明感,玉質均勻,無明顯雜質,拿在手上有明顯的墜手感,而玉質呈煙霧狀、粉塵狀者次之,顆粒狀質地以及伴有較多玉花綹裂的又次之,而石性較重、透明度極差的為下品,也缺乏和闐玉特有的凝脂美。

    玉色以色正明亮為宜

     選購碧玉講純淨、細膩、色正為宜
    和闐玉的顏色非常豐富,主要包含了白、黃、青、墨等四種顏色,瑪納斯碧玉雖不列作和闐玉家族,然玉質、玉色優美者,亦可表現出凝脂感,具有與和闐玉等同的收藏價值,光澤則以有流動感的水光為佳,油光、蠟光、啞光次之。另市場上尚有紫色、粉紅色等表現者,實際上多屬俄料、青海料,少數為丁香玉,和闐玉並沒有粉紅色及紫色的表現。在和闐玉的玉色選擇上,各色表現評等如次:

    1. 白玉:白而明亮者上品,微微閃青、閃黃者但表現明亮者為中品,灰白者下品。
    2. 青白玉:以清淡為宜,明亮、純淨者為上品,色滯不明亮者為下品。  
    3. 青玉:清淡明亮者為上品,純正濃綠者中品,玉色灰黯渾濁者下品。
    4. 黃玉:純黃莊嚴、不閃青者上品,淺黃不閃青者中品,稍閃青者次之,青黃者下品。
    5. 墨玉:以純黑濃郁、質地細膩細緻可見地張者及黑白分明者上品, 玉色黑白混淆或白玉當中夾雜墨點者中品,玉色黑但不透光、石性重者下品。

    精湛的雕刻工藝將皮色表現得更淋漓盡致


    形狀及工藝

    一塊好的和闐玉,除了要玉質、玉色上的考量之外,玉石的形狀、作工也應受到重視。以收藏仔玉原石來講,僵多肉少則不與考慮,選擇仔玉,應少咎裂、形狀完整、色澤純淨、莊嚴、明亮。

    選購收藏玉石、玉器,應以精品為上,而少選購收藏普品。所謂的精品,並非選以動輒數萬乃至百萬元的山子、雕件、玉牌,一般料小但玉質純淨白潤,作工精美有創意者亦屬精品範疇,這當中玉質玉色為先天條件,而後天的匠心作工則是影響一件玉器是否具備收藏價值的直接影響因素。許多人在選擇收藏和闐玉的時候,並不清楚和闐玉的特性,也不清楚和闐玉的價值及審美條件,見大便收、見便宜便收、見白便收,收了一堆贗品而不自知,或是收了一堆三流的作工、玉質,殊不知在和闐玉的收藏市場上,唯有精品才有收藏的價值,也才有未來的空間。

    網路上也常見一堆上公斤的大塊料子,雕刻山水,幾千或一、二萬便低價出售,但實際上雕工粗糙、人物呆版、皮色非假即僵,雖屬大料但毫無價值,不如擱置門腳作檔石;或收了一堆長相差不多、毫無特色巧思的人物山水玉牌或小雕件,一看就知是小學徒所作,或機械模雕、壓制,更無價值。

    與其花個幾百上千收八九件難登大雅之器,等到收藏的資歷有了,面對滿屋子「菜市場」的玉貨不知如何是好,倒不如將早早就省下這些小錢,累積起來收藏一件精品。和闐玉的收藏,除了玉石本身的收藏性之外,很大的因素來自玉雕是否精美、細膩、富有個性特色,一件優美的和闐玉雕,完全仰賴匠人的巧思及工藝技術,其獨特的藝術價值自然不言而喻,絕對不是壓模造玉及機器雕刻可以比擬的。

    同樣的一塊玉料,不同的作工自然呈現不同的價值,因此許多人將作工視為收藏判定的主要標準,筆者就曾見過友人貪圖便宜,將萬把元買進的玉石交付經驗不足的玉匠雕刻,結果上萬元的原石,敗在匠人刀下,硬生生的打了個對折,還得付工錢,可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筆者認為,鑑賞一件和闐玉,必須就整體來看,料好工好者為上,料不好,即時作工無論如何細膩,收藏價值也難以上揚,而一個玉質白潤,但作工普通,甚至是失敗的玉雕,價值遠遠不如一塊天然不加修飾的美玉,不如不收為妙。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