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玉(岫玉)、俄羅斯玉(俄料)
![]() |
紅山文化岫玉龍豬 |
老實說,要區分各種玉石絕非易事,並不是嘴巴上說說、耳朵聽聽就可以學成的,鑑定的技巧,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掌握的。幾乎所有接觸和闐玉收藏的朋友,沒有不交學費的,關鍵是學費交多少的問題。特別是剛剛喜歡上和闐玉的人,一定要耐住性子,把握「多聽、多看、多問、多摸、少買」的原則,千萬不可見什麽就買什麽,多在玉石市場上轉轉,雖然店頭貨不一定都是真貨,地攤也未必全都是假,見得多了,自然就會形成比較。
另外,多認識一些對於收藏有所心得的前輩朋友,向他們請教收藏心得及鑑定技巧,除了充實自己的對於和闐玉的認知之外,到了真正需要出錢買玉的時候,先給他們過過目,這樣就不至於上當受騙,從而買到真正物有所值的玉件了。
世上稱作「玉」的種類繁多,就中國來說也不下10種。而這麽多玉種中,唯有和闐玉最爲珍稀,這是因爲世界上的透閃白玉,絕大多數是不同色調的綠色,只有和闐玉出現青玉、青白玉和白玉,還有少量的墨玉和黃玉。和闐玉的顔色同國內外其他地區軟玉相比,色調較多,自成體系,尤其以「色如酥,質如脂」的羊脂白玉著稱於世,它的玉質地最爲純淨細膩,色澤滋潤溫和,具有一種剛中帶柔的特性,因而和闐玉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所珍愛。
然而尋玉、愛玉、佩玉的人這麼多,識玉、藏玉的人卻少得可憐,大部分的入門者並沒有堅持「多聽、多看、多問、多摸、少買」的原則,卻抱著「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及「撿便宜」的心態,因此假玉市場也才能如此猖獗,學費也就繳得多了。接下來我們說說市場上經常出現,容易與和闐玉混淆的玉料或是故意佯裝和闐玉的材料。
![]() |
岫玉黃料手鐲 |
一、岫玉
一般在行話裡,我們稱岫玉作「新山玉」,和闐山料稱作「老山玉」,雖然岫玉被稱作「新」,但實際上卻是中國人最早所使用的玉,在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中時有發現,和闐玉卻是要到了戰國才開始使用。岫玉各省都有產出,包括了新疆及台灣,最大的產地是遼寧省,是最常用來作為雕刻材料的玉種,大概市面上七成以上的玉雕作品原來都是岫玉,岫玉成份主要為蛇紋石,並夾雜了一些透閃石,質地溫潤、晶瑩、細膩、性堅、透明度好、顏色多樣而著稱於世,水頭通常比和闐玉來得更好,有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的,然而其質地、硬度卻不及和闐玉。
優質的岫玉有一定油性和滋潤度,乍看之下與和闐玉十分類似,視覺感似乎比和闐玉還要硬一些,一般入門者不容易區分,即使是老手,光用看的偶爾也會失誤。然而只要用小鋼刀一刻便能區分,和闐玉硬度高,鋼刀根本吃不動,岫玉卻能劃出明顯的刀痕。另外,從手感上也能區分,由於和闐玉比重較大,所以大小差不多的兩塊玉,明顯和闐玉比岫玉要壓手。
二、俄羅斯玉
![]() |
優質的俄羅斯玉 |
俄玉的硬度大概在摩氏硬度5.5~6.0之間,主要的成分與和闐玉相同,皆是透閃石為主,大多純度非常高,所不同的是透閃石排列的方式。用放大鏡來觀察,和闐玉透閃石的排列非常細微,且透閃石粒大小均勻,在偏光顯微鏡下無法分清其輪廓,猶如毛氈,而俄羅斯玉透閃石的排列則為塊狀堆疊,如果我們仔細的觀察俄羅斯玉的內部.便可發現類似氣泡狀、不均勻的顆粒。大多數的俄玉,視覺看上去較透、乾、硬、僵、缺乏滋潤感,帶有玻璃光澤,摸上去則滑滑的。
和闐玉該有的顏色,俄玉一樣也不缺,俄白玉甚至比和闐玉還要略勝一籌,差的只是油性,但不是絕對的。優質的俄玉,油性、白度俱佳,也是目前玉器市場上的俏貨,價格也很高,同樣具有收藏、保值的價值。
![]() |
俄羅斯玉仔料皮色艷麗、厚度驚人 |
![]() |
特級俄羅斯糖白玉俏色無事玉牌 |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