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玉上的迷思
許多人在收藏和闐玉的時候,無論是收藏老手或剛踏入收藏的新人,往往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或是道聽塗說,而產生了一些收藏上的迷思,甚至因此收了不少石頭或贗品而不自知,這是非常可惜,也令人遺憾的事情。
迷思一:追求仔玉
許多初接觸和闐玉收藏的朋友,在網路上、書本上或是新聞報導上得知,仔玉的質地及收藏價值遠高於山料,因此就好像中了毒一樣,非仔玉不收,或是見仔玉便收,完全不考量玉質的優劣,好像只要是仔玉,就一定有收藏價值一般,這完全是錯誤的認知。
實際上和闐玉的價格,並非完全取決於產出的方式,玉質、玉色才是決定收藏性及價格的標準。當採玉人採得玉石之後,會依照仔玉的玉色、玉質、體積進行分級估價。和闐仔玉的價差非常大,一般顏色太青的、玉質不佳、皮厚僵大、深裂花多、形狀欠佳的仔玉,會集合起來以「公斤」來販售,我們稱之為「撒料」,從這名稱就可以知道這種仔玉的價值不高,才會被當作肥料般用「撒」的,而撒料的價值從品質、玉色來估價,每公斤的價格從200元人民幣到800元人民幣不等。
這些品質欠佳的仔玉,大部分被丟上網路拍賣市場,一元起標,由於成本低廉,因此怎麼賣都不會賠本,或作為玉雕學徒們練習的材料,雕作成手把件或擺件,在市場上以極低的價格販售,這些雖然仍是玉,但玉質及作工欠佳,不具收藏價值;而玉色白潤、玉質卓越、形狀完美或獨特的仔玉,身價則以「公克」來計算,形狀、玉色、質地完美的羊脂仔玉,每公克的身價已經上看萬元人民幣之譜,相當於黃金的40倍價格。
仔玉的價格非常現實,當暸解市場的分級估價模式之後,自然就不會抱著撿便宜的心態,去買下那些幾百元台幣或是大量競標那些一元起標的仔玉了。
迷思二:追求白度
筆者有好幾個朋友,在收藏和闐玉的時候,一昧的追求色白,認為越白越好,因此高價的買入了許多俄料,或是買了許多色白僵大的玉石。所謂的「僵」,就是玉本身的石性,和闐玉自古以來以脂為美,石性自然越少越好。在新疆流傳一個笑話,只要在河邊隨便撿個白石頭,只要說上是玉,拿到市場上總有傻子重金買下。實際上,這的確也是個事實,有許多不肖的玉商,將同樣產於新疆的水石或石英岩,充作白玉在賣,石頭換白銀,的確也有不少人因此而上鉤就是了。
清宮的和闐玉收藏,集歷朝玉藏、治玉之大成,我們看清宮的和闐玉雕,除了欣賞其工藝之外,很重要的,這些收藏於宮廷的玉器並非全部都是白玉,也包含了不少青玉、碧玉、墨玉、青白玉,及少量的黃玉。這些典藏於清宮的玉雕,用料非常嚴苛,毫無一點石性,視覺上、觸覺上充滿了溫潤細膩的美感。由此可見,收藏和闐玉,仍以「脂性」為主,顏色不應該是主要的考量因素。
和闐玉儲量有限,它的收藏價值毋庸置疑,從傳統意義上講,羊脂白玉的價值最高,也極搶手,以次充好,魚目混珠的東西很多。而一些玉質、作工非常好的青玉、青白玉卻乏人問津。這主要是受一些潮流和傳統的影響。其實,前面我也介紹過,和闐玉重脂不重色,一些青玉、青白玉的玉脂相當好,不在白玉之下。所以,選玉主要看脂,至於玉的白度,則屬於個人愛好,中國玉雕大師馬學武先生也表示,玉脂好的青玉、青白玉,隨時閒的推移,升值及收藏價值亦不遜色。
迷思三:追求皮色
很多買家一味追求帶皮色的仔料,帶皮與不帶皮,在市場上的價格差異很大,這完全是一個扭曲的認識,畢竟皮色而並非是和闐玉的真正價值所在。一些玉商為了牟取高額利潤,採取各種手段在玉料上造假皮,欺騙消費者。皮色最重要的功能有二,一是可以用來鑒別和闐玉是仔料還是山料,但是並非有皮色就保證仔料,沒有皮色就必定是山料,我們要知道,並非所有的仔料都有皮色,因此有皮無皮,並非是判定的標準。
二是具有俏作價值,我們欣賞和闐玉,除了欣賞玉質及作工之外,皮色的變化及俏雕也是欣賞的重點之一。玉石上的皮是在億萬年來由於地質中的化學反應在玉石上所形成的,真正的皮色自然而有變化,富有趣味性的觀賞價值,一些具有巧思的玉雕師傅,會刻意的保留皮色作俏色雕刻,產生畫龍點睛的效果,十分美麗。
一般消費者,對於玉皮的價值沒有真正的認識,認為只有有皮就好。實際上,玉皮有分「色皮」及「僵皮」二種,只有淺淺入於玉肌、美麗的「色皮」才具有價值,而厚殼乃至全包的「僵皮」則不具有觀賞價值,通常僵皮仔玉被送進玉雕廠中,第一個動作就是作「去皮」的動作,而一些完全被僵皮包裹的全包仔玉,往往代表著內部的玉肉太僵,不具有雕刻價值,因此連「去皮」的動作都可以省下來了。
皮對和闐玉來說,只是玉體的外包裝,是玉體的衣服,先有玉肉而後有皮色,皮是美化玉體的裝飾品,光有好皮而沒有好肉,其價值自然也不會太高。
迷思四:追求體積
儘管玉的體積大小也是判定價值的標準之一,許多接觸和闐玉的朋友,也不管玉質好不好,總認為越大越好,好似大料就絕對賣錢,有收藏價值似的。先前我們提到以秤斤買賣的撒料當中,往往當中還不少個頭大塊的仔料,令人趨之若鶩。儘管大玉難尋,但和闐玉真正的價值判斷來自於玉質,而非重量,只有玉質上佳、卓越的玉料,才有資格再以體積來增添價值,就如同鑽石一樣,同樣成色、淨度、車工的鑽石,二克拉的價值絕對不是單純地將一克拉乘上二倍來計算。而一塊品質上好、卻只有數十公克的仔玉,其價值絕對超過一塊品質欠佳而體積碩大上看千克的仔玉,顯見得我們收藏和闐玉,應該以玉質為主要對象,而非以體積取勝。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