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女尋玉

7月 14, 2015 0 Comments




  
中國古籍《天工開物》中,明代科学家宋應星記述了崑崙山下,古代先民在新疆玉龍喀什河(白玉河)中採玉、撈玉的生動歷史場景。
春天的時候,崑崙山上的融雪將和闐玉沖刷至玉龍喀什河中,經過了河水的搬運、淘洗、滾磨後,去除了外圍的粗糙岩層,以及玉質中帶有雜質、結構比較鬆散的部分,去蕪存菁,留下最精華的部分,成為「籽玉」,靜靜地玉龍喀什河的中、下游段,

籽玉本身能夠反光。因此,凡是有玉的地方,水面必定特別地光亮。隨著季節的轉換,進入了秋天,玉龍河夏季暴漲的河水逐漸退去。夜晚時,水中的籽玉,將天上皎潔的月光,映射得水面一片褶褶發亮。古人們在秋天夜晚的月明時分,一路上沿著河水,尋找水面最光亮的地方。

相傳女子身上旺盛的陰氣,可以召喚及吸引最美的玉籽,而有「赤女採玉」的習俗。為了找到沉入水中、隱身河底的美玉,古人挑選容貌姣好、體態窈窕的年輕女子,一絲不掛地下水採玉。

清代之後,西風漸進,人們思想不斷地開放,以裸女為題材的玉雕作品,漸漸地被人們所接受。古代的玉雕裸女所展現的是含蓄美,而現代的裸女形象,則發展出凝重的時代特點。

此二件白玉裸女,採用優質的和闐白玉籽料,細潤若肌。一女捧乳戲犬,姿態柔媚;一女臥躺撩髮,玉體嬌美,柔若無骨,充分表現出凝脂之美。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