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知識天「關於毘舍離耶舍比丘事件與多數暴力雜談」之一

10月 11, 2014 0 Comments

供養托缽僧以四事(飲食、衣服、醫藥、臥具)為主,不可供養金錢/金銀/任何有價證券

有知識天於PTT佛法版及部落格中,作「關於毘舍離耶舍比丘事件與多數暴力雜談」一文,惡意地曲解《五分律》內容並毀謗具備三明六通之長老大阿羅漢耶舍尊者,批評耶舍尊者「說三道四」、「陽奉陰違」、「犯戒落跑」,更誣指佛陀為僧團所開許之「淨人」替僧團作「洗錢」,如此毀謗佛、法、僧三寶,特書文糾正。


七百結集前奏曲:跋耆比丘之十事非法


「關於毘舍離耶舍比丘事件與多數暴力雜談」一文之最主要目的,是在為引發七百結集的跋耆族的年輕比丘不依佛制托缽,而以「水淨」之名義向白衣居士乞求金錢布施之犯戒行為作開脫,甚至不昔毀謗三寶─ ─扭曲《五分律》(毀謗法寶)、毀謗阿羅漢(毀謗僧寶)、誣指佛陀開許之「淨人」為僧團「洗錢」(毀謗佛寶)等。

跋耆族的年輕比丘不合佛制,向白衣居士乞求金錢布施之犯戒是眾所皆知的故事。在當時(西元前4世紀)即被僧團認作不如法,並為此召開僧團大會並重頌律藏作七百結集。然而知識天對於跋耆族比丘卻維護有加,甚至曾公開表示「東方比丘托不到實際的食物,只好餓死。」為其犯戒作開脫,並批評長老比丘「死守戒條、不知變通」,甚至在毫無所本、無法舉出所謂「東方佛典」所指何藏、何典的狀況下,指稱「東方律系佛典」比較原始等謬論。知識天最主要的目的,實際上是希望透過為東方跋耆比丘的「持金錢及金錢貿易等戒罪」作捨罪開脫,更進一步的為現今社會中許多表外穿著袈裟,卻不持佛戒之賊住比丘作乞施金錢、捉持金錢,甚至金錢貿易、出納營利等種種非法行為作捨罪開脫。

關於跋耆比丘之十事非法的發生過程,在南傳佛教及北傳佛教的律藏中皆有記載,並口徑一致地認為十事非法,過程內容大抵如下:

佛滅後的第100年,正是阿育王在位的第10年。當時一位具備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耶舍長老遊化至東印度的毘舍離,住於大林精舍。有一次遊行的時候,耶舍長老看到一群跋耆族的年輕比丘,每逢8、14、15日的時候,便在缽中裝了水,向路過的白衣居士們乞討金錢布施用於購物貿易,並表示可透過此「水淨」布施可獲得吉祥利益、洗脫宿世惡業,並宣揚違反佛戒的「十事」為淨。當時路過男女老少的白衣居士們,有的人會布施金錢,有的人則譏呵跋耆比丘:「沙門釋子不應受畜金銀及錢,假設有人布施金錢上尚不應正視,如今為何乞施金錢?」

來自西方的上座部長老耶舍看到了這個情形,便向跋耆族的年輕比丘勸誡:「你們不能以『水淨』非法乞施金錢。我親從佛聞:若有非法求取布施,布施者及非法乞施者皆得戒罪。」耶舍長老說完了之後,又重複地向男女老少的白衣居士們說了一遍。

東方跋耆族的年輕比丘們乞得了金錢之後,將乞來的金錢作了分配,便向舍耶長老說:「大德可以拿受此份金錢。」耶舍比丘回答:「我不接受非法乞得的布施。」東方比丘見耶舍比丘不願接受,便告訴耶舍長老可以布施給西方的長老僧團,耶舍長老則態度堅定地表示既然不接受非法布施,又如何會將非法所得布施給僧團呢?

東方跋耆族的年輕比丘們見耶舍長老如此堅定,便以耶舍長老對居士們的教導視作責罵居士,得罪了居士,為此召開了「下意羯磨」(調解會議),要求耶舍長老向居士們道歉。耶舍長老表示根據佛制,如果僧人作下意羯磨向居士們道歉,應該派遣一位比丘陪同見證。東方跋耆族的年輕比丘經過二次的表決(白二羯磨),便派遣了一位比丘陪同耶舍長老並作見證。

耶舍長老到了居士們的聚集所之後。當時正好有五百個優婆塞(佛教男性在家者)聚在一處,耶舍長老便說告訴他們:「諸君當知,是佛法者我說是佛法、非佛法者我說非佛法、是戒律者我說是戒律、非戒律者我說非戒律、是佛所教者我說是佛所教、非佛所教者我說非佛所教。先前我所說得罪了諸位優婆塞,現在我特地向諸位陪罪。

優婆塞們並不認為耶舍長老有任何得罪之處,因此大感驚訝地表示:「大德,您什麼時候向我們說是佛法、是戒律、是佛所教?您什麼時候得罪了我們而來陪罪呢?」於是,耶舍長老便向優婆塞們演說、解釋道:

有一次,佛陀住於王舍城中竹林精舍。當時,在王舍城中,大臣們聚會而議論:「佛子比丘們接受金銀與錢財是被允許的;佛子比丘們認可金、銀與錢的納受;佛子比丘們接受金、銀與金錢、金錢交易。」此時,在座中的摩尼朱拉迦村長,對聚會的大眾說:

「朋友們,不應作做如此議論。佛子比丘們接受金、銀與金錢、金錢交易是不被允許的;佛子比丘們不認可金、銀與金錢、金錢交易;佛子比丘們不接受金、銀與金錢、金錢交易;佛子比丘們已經捨棄了金、銀與金錢、金錢交易。」 之後,摩尼朱拉迦村長前往佛陀之處,將剛才發生的事情向佛陀報告,更進一步地請示佛陀:「我如此解釋是否依照佛陀所說的而說﹖」

佛陀聽了之後回答:「村長,你的解釋乃是依照如來所說的而說。 對於佛子比丘們,金、銀與錢是不被允許的。 無論對於任何人,如果金、銀與錢是被允許的,那麼,對於他而言,五種感官欲樂是被允許的。對於任何允許五欲之樂的人,不具備比丘的本質,不具備佛陀之子的本質。 如來從不曾說過比丘被允許接受或尋求金、銀與錢。」佛陀更進一步地解釋:

「出家修行有四大損壞學習的障礙,分別是:飲酒、淫欲、持蓄金銀、邪命自活。飲酒讓專注的能力中斷,淫欲、持蓄金銀讓俗人的享受都上身,邪命自活等於像俗人一樣做各種工作維生堆積各種生活習氣,這四大障礙就像煙、雲、塵、霧一樣,不時遮蔽住太陽的光亮。若人依我出家受具足戒,而認為受畜金銀珠寶及用販賣為淨者,此人必定不信我之法律,如來確實曾如此說:『比丘需草者,草可求得;比丘需木者,木可求得;比丘需車者,車可求得;比丘需工匠者,工匠可求得。』然而,如來從不曾說過比丘被允許接受或尋求金、銀與金錢、金錢交易。」(按:見北傳《摩尼珠聚落主經》及南傳SN42‧10摩尼朱拉迦經)

耶舍長老說完此經之後,便重複地將先前所說重複一遍:「是佛法者我說是佛法、非佛法者我說非佛法、是戒律者我說是戒律、非戒律者我說非戒律、是佛所教者我說是佛所教、非佛所教者我說非佛所教、是佛所說者我說是佛所說、非佛所說者我說非佛所說。」

優婆塞們聽了耶舍長老的演說之後表示:「我們聽了大德的演說之後無不信樂,現在毘舍離唯有大德是真正的沙門釋子,我們願意盡形壽以四事供養大德。」耶舍長老向優婆塞們謝過之後,便與派遣的見證比丘一起回到了僧所。

跋耆族的年輕比丘們向派遣的見證比丘詢問耶舍長老是否已經向居士們陪罪,被派遣的見證比丘表示耶舍長老已向居士們陪罪,但是居士們反而相信耶舍比丘的話,並表示現在毘舍離唯有耶舍長老是真正的沙門釋子,願意盡形壽以四事供養耶舍長老。

跋耆族的年輕比丘們聽了之後,便故技重施,以耶舍長老對跋耆比丘的非法乞施的教誡視作責罵比丘,觸犯了波逸提戒罪,應當承認罪行,向跋耆比丘們懺悔。耶舍長老回答:「我無罪如何懺悔?」跋耆族的年輕比丘們見耶舍長老不承認罪行,知道故技重施無效,跋耆比丘們便包圍了耶舍長老、包圍了長老的住所,在僧數未齊的狀況下,以非法「隨意淨」準備先斬後奏,強行召開羯磨逼使耶舍長老認罪。耶舍長老見跋耆族的年輕比丘們無可救藥,便以神足通飛往波旬國,在憍賞彌停下來,並派遣使者到波婆和阿盤提一帶的僧團報告所發生的事情。當時的長老首座是多聞阿羅漢-離婆多長老,離婆多長老與其他長老比丘們都不同意「十事為淨」,並討論如何阻止非法的跋耆族比丘。

跋耆族的年輕比丘們聽說了長老僧團的事情之後,便準備了大量的資具前去拜訪離婆多長老,希望說服離婆多長老能夠站在跋耆族比丘一方,途程盡是豐盛的宴食。然而離婆多長老並沒有接受跋耆族比丘的說服,反而將跋耆族比丘們驅趕離開。跋耆族的年輕比丘們見無法說服離婆多長老,便前往華氏城向迦羅阿育王說宣稱自己是大林精舍的比丘,想要蒙騙阿育王獲得支持,然而跋耆族比丘的詭計很快地就被真正住於大林精舍的比丘們揭穿。

僧團會議在毘舍離毗羅耶女所施園召開,雙方當時聚集了700人,由離婆多長老擔任上座,由東西雙方僧團分別選出薩婆迦蜜、娑羅、丘闍蘇毘多、耶舍、商那和修、婆薩跋伽蜜迦、蘇摩那等共8位長老阿羅漢對十事進行討論、判定十事非法,並與大眾重頌律藏。東方的跋耆族比丘不接受「十事非法」的判決,於是另外結集了大眾破僧,從此佛教正式分裂作上座部與大眾部。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