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聲叩叩,閒話除夕撞鐘
鐘聲叩叩,108響莊嚴的鐘聲,為新的一年帶來平安與幸福。
每年除夕的時候,法鼓山的除夕撞鐘法會總是引起媒體的注目。法鼓山除夕撞鐘始於2006 年開始--許多人認為2007年的法華鐘除夕撞鐘是法鼓山首度的除夕撞鐘。當時法華鐘還沒安座啟用,活動的規模較小,地點在大殿,約500人與會,因為是第一次辦理,實驗性質較高,並沒有對外廣宣。
總歸來說,法鼓山除夕撞鐘的因緣,歸功於倪美芳菩薩。美芳菩薩本身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一個最初的發心構想,希望能夠在除夕的時候聚集僧團及居士,共同為佛教守歲、為參與者的父母守歲,祈望新的一年平安、幸福。同時,參考了日本佛教除夕撞鐘的傳統,因此而有了法鼓山第一次的除夕撞鐘。
活動一開始,由僧團法師帶領信眾們持誦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並禮懺與禪坐等待凌晨的到來,到了12點之後,一偈「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渡眾生」揭開108下的叩鐘,莊嚴的鐘聲伴著悠悠的梵唄,在子夜裡灑向金山平原。
令人意外的,當第108 響鐘聲一落,聖嚴師父及惠敏法師出現在大殿正門口,搭穿最莊嚴的僧伽黎,在侍者的陪同下緩步進入大殿,關懷現場全體僧俗二眾,同時開示:明年(2007)的除夕,叩響法華鍾作為法鼓山的除夕傳統--我看見美芳菩薩的眼中,充滿著帶著感動與被肯定的眼淚。這年的除夕撞鐘,規模雖小,卻是法鼓山最美、最質樸、最寧靜的一次除夕撞鐘,令人備感溫馨。
2007年,法華鐘已安座啟用,這年的除夕撞鐘籌備來得很晚,大約只有二個星期的時間準備,因為時間壓縮,使得這場活動成了一個烤熟的芋頭。在時間不足的狀況下,我們只好隨順手邊可用的資源,將新年賀卡充作邀請函,寄發給當時受邀的來賓。所幸,在眾人的努力之下,活動是順利圓滿的,中間並沒有發生太大的意外,台灣社會及教內對於2007年的除夕撞鐘也給予高度的肯定,當然當中還有許多改進的空間。
或許是每個人的辦理因緣及目的不同,2008年的除夕撞鐘,多了一點表演性質及政治的意味,馬先生的那條斷繩也成為當天的新聞頭條了。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