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徵耄念之寶

12月 11, 2014 0 Comments

乾隆「古稀天子之寶」現藏於台北故宮,採優質碧玉所雕,質地精塋,雕工細緻。

敦蘇富比在2009年11月舉行一場秋拍,以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為主,共有261件珍品參與拍賣,其中最引人注目,是拍賣編號第136號的乾隆「八徵耄念之寶」玉璽,起拍價60萬英鎊,最後以357萬英鎊(相當於2億台幣)的天價拍出,此項拍賣吵得沸沸揚揚,也引起北京政府及人民的關注及強列不滿。


孰知世事難料,才過了一週(11月12日),南京博物院、美國普林頓大學兼任教授的李路平教授,毫不客氣地舉出了十幾處可疑之處,明言表示此件璽印是個不折不扣的贗品,還是個粗製濫造的大贗品。李教授的論點,大抵上可以分就玉質及包漿、款識、朱跡、鈕制、裝配等幾項作說明。

在中國歷代的皇帝中,乾隆皇帝是政績非常優秀的一位,勤政愛民,將當時的中國推向高峰,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所謂的「八徵」,乃根據《尚書‧洪範篇》中的洪範九疇之第八念用庶徵,庶徵是指經過歷史證明瞭眾多治國驗證。乾隆在自己所作的《八徵耄念之寶記》中有講到:「余年七十時,用杜甫句鐫古稀天子之寶, 而繼之曰猶日孜孜,不敢怠於政也。... ...蒙天眷佑,幸無大隕,越於茲又浹旬矣。 思有所以副八旬開耋之慶,鐫為璽,以殿諸御筆, 蓋莫若《洪範》八徵之念」。

同時,乾隆皇帝雅好書畫印章,在位六十餘年令內廷造辦處製作達一千八百餘方璽印,璽印的數量超過清代其他皇帝璽印的總合,幾乎每方璽印乾隆都親力親為,工藝流程也相當嚴密,其中「八徵耄念之寶」即高達37方。這些刻有「八徵耄念之寶」的璽印,大多是在乾隆55年(1790),乾隆皇帝80大壽時特別雕製的,其印迹在許多重要宮廷收藏上都能見到,譬如北京故宮所藏的《秋山暮靄圖卷》和上海博物館 所藏的《柳鴨蘆雁圖卷》上,都印有「八徵耄念之寶」印迹。而倫敦蘇富比所拍賣的這件「八徵耄念之寶」玉璽,印面12.7公分見方,是數個相同印紋玉璽中,體積較大的一方。

「風以動物,雨以潤物,燠以長物,陽以化物,寒以成物。五徵備,而休咎明正,與君能聖治,則風雨順之。如有濛暗,則將風。順之君能昭敬,則時雨順之。」乾隆雕刻此璽,取「洪範九疇,八日念月庶徵」之意, 無非「體天愛民,誠心勤政,孜孜惕惕,日進無疆云爾」, 勉勵自己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仍須體天愛民, 更希望子孫能「心予之心,政予之政,惕予之惕,憂予之憂」。在寶記最後, 乾隆還說後代皇帝「或得仰邀天眷, 有年至七旬八旬者,繼用此寶」,不過乾隆之後的皇帝都非常短命,自然也沒有人再用過「八徵耄念之寶」玉璽了。

清宮玉璽多封黃綬帶,寓意長壽,並以雕工精美、描金鑲寶之紫檀寶匣裝承,
以彰顯出玉璽的尊貴與皇家氣象

玉質包漿及雕工

清乾隆時期,玉器製作進入了玉器史上的鼎盛期,琢玉技藝更是達到空前的高峰,皇室對於玉質要求非常的高,要求無筋、無絮、無瑕,結構緻密細膩,除了大型的山子擺飾、儲水用的玉缸等大型玉器,不得以得使用大體積的青玉之外,大部分的中小型玉器,如玉璽、瓶碗盤丞、文房四寶、別子文玩...等等,皆以白玉、黃玉、碧玉等稀有玉色為主,並求其質油光晶瑩,極其潤澤。李教授表示,這次倫敦蘇富比所拍賣的乾隆「八徵耄念之寶」,乃是普通常見的青玉,玉質粗糙鬆散,目視即可見到玉筋、玉紋及大片棉絮,皇室用玉不可能使用這種檔次的玉料。

而其玉色黯淡、呆板,入眼即有一股渾濁之氣,包漿過嫩且燥,絲毫不見歷經二百餘年應有的包漿光澤。比較近年來拍場上所拍出的皇家用印,顯得啞然失色,此種人為的做舊包漿,不同於玉質有機物混衍的鈣化,很不自然,如交龍的面部鼻、口等處尤為明顯。

李教授同時也指出了,本件仿品的紐制,其龍首、龍爪雕工疲弱,龍首的髮紋不上衝,火焰紋不上揚,龍爪粗野乏力、缺乏動感,似駝獸臥伏,而龍脊臃腫、毫無生氣,面部表情驚恐,鼻部中軸歪斜,門牙和邊牙有鋸裂殘缺,毫無龍威,更無皇家氣象。

同時,清宮玉璽多封黃綬帶,寓意長壽,並以雕工精美、描金鑲寶之紫檀寶匣裝承,以彰顯出玉璽的尊貴與皇家氣象。而這件拍賣玉璽竟隨隨便便配了個仿老的木質底座,以舊充好,殊為可笑。

蘇富比所拍玉璽為普通青玉,裂紋貫穿一側,目視可見大片的棉絮

包漿過嫩且燥,交龍紐之口鼻處更為明顯。


龍紐做工粗糙,狀如駝獸,表情驚恐呆滯,歪鼻裂齒。

款識及朱跡


李教授指出,本次倫敦蘇富比所拍賣的「八徵耄念之寶」璽印,乃是仿照《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及《清代帝後璽印譜》所登載的「八徵耄念之寶」印文,然若放大精密對比,即可發現其中的差異達十多處。此件仿品,其印文款識採篆體,然無論起筆、收筆,弧度拿捏皆不精確,如「徵」字顯得死板、「念」字的心部歪斜、「八」字的起筆是略圓,而非篆體應有的方頭等,顯示仿製者本身並不懂得篆法,因此無法表現書法的書寫線條。

清代皇室對於璽印非常重視,據傳每年要封存數日,陳設于交泰殿香案,高香水果供奉,大臣們跪拜敬香。而乾隆璽印所使用的印泥,乃是福州貢奉的「八寶印泥」,每次用璽後必將印面清洗乾淨,因此皇家玉璽印面的朱跡似有似無,乾淨整潔。 而仿品的印面朱跡過重,刻意製造出歷經了二百年的無數次鈴蓋後留下的朱跡,加上朱砂色澤滯呆而輕浮,恰恰顯露出仿製的馬腳。

 
香港蘇富比於2008/10月所拍「乾隆御筆」玉璽,印面整潔,朱跡凝重端正。



倫敦蘇富比工作人員展示拍賣玉璽款式。同時玉璽印面汙濁,朱跡輕浮不勻。


倫敦蘇富比所拍賣的乾隆「八徵耄念之寶」以天價賣出,然玉質粗爛、雕工失格,
與台北故宮所藏乾隆「古稀天子之寶」比較,相形失色。
同時璽盒裝配,僅簡單搭配一材質及做工皆屬普通之木雕配座。




《清代帝後璽印譜》所登載的「八徵耄念之寶」

第三款「八徵耄念之寶」

第四款「八徵耄念之寶」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