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皈依之二
可以為動物及人鬼作三皈依嗎?
有些人或團體,會為寵物、放生動物、昆蟲,甚至是金石草木、人鬼授三皈依。雖然這種行為的發心很好,但在佛法定義上,如果不明皈依的內容及意義,就不可能構成真正的皈依。因此在畜牲道、餓鬼道及地獄道中,除了極少數具備大威德功德者之外,其他眾生並無攝受佛法義理,或明白世間語言的能力,因此並不可能在心中生起依止的覺受,無從皈依三寶。另外多數人認為皈依具備功德,實際上皈依的功德和意義必須源於衆生內心的堅定信仰。換言之,「爲動物念了,動物就皈依了」這種說法實在缺乏教證理證的依據。
雖然動物或人鬼並不真正成爲三寶弟子,但在過程中透過聽聞佛號及皈依文,按唯識的講法,可在其心識中種下種子,未來這個種子若能成熟,亦可令其在未來世遇聞佛法。
不得自作證皈依嗎?在家人可授人三皈五戒嗎?
一般我們講受持三皈五戒的利益,經常引用《佛說消災經》(大正T24.No.1477)中的一段小故事,故事大意是說:佛住舍衛國的時候,有一居士事奉三鬼神以獲取財寶利益,卻也散盡家財、家中疾病死喪不斷。某日一受持三皈五戒之來客請求留宿,而居士所侍奉三鬼神聽聞之後,因敬畏佛法及護法天神而遠離、不敢加害。然而,我們經常忽略的是,經文當中主人「欲奉持佛五戒,因從客受三自皈五戒十善。」同時經文也提到居士在前往舍衛國親近世尊的途中,宿於一噉人鬼之婦亭中,噉人鬼因遭受戒神驅趕而不敢加害,噉人鬼之婦以智巧令噉人鬼說出三皈五戒內容而自作證三皈五戒的故事。《佛說消災經》的經文雖短,卻清楚地表示一般已受持三皈五戒在家者,也可為人說授三皈五戒,顯見說授三皈五戒並非出家人的專利。同時只要信心俱足,亦可自作證受持三皈五戒。在《增ㄧ阿含經卷24聚善品》中,也提到了三十三天子現五衰相,自知道當墮為豬身,釋提桓因勸受三自歸,三十三天子乃生長者家,出家證阿羅漢果的故事,類似的故事同樣見於《佛頂尊聖陀羅尼經》中,善住天子自作證皈依三寶而免墮畜牲、免墮地獄及賤人。不僅天子可自作證三皈五戒,凡間的在家居士授人三皈五戒的案例在經典上比比皆是。譬如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45》當中便記載世尊住於祇樹給孤獨園時,有在家居士戒勝長者為調伏盜賊並授人三皈五戒的故事:
當時憍薩羅國每至8月入秋,便有賊盜興亂,有群賊拹持戒勝長者,以刀逼令長者威德作偽證詐財,戒勝長者持戒嚴謹,以「寧以守法取終亡,不作背法而存命,守法定得昇天樂,背法當生地獄中」一偈調伏群賊,說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寧死不作偽證的立場。群賊聽聞之後向戒勝長者詢問善惡果報的道理,長者乃略說法要,並說:「你們都是由前世作欺誑惡業,雖今生得人身,衣食常缺乏,今又更不為善,於此命終當生何道?除三惡趣無處相容。」於是群賊都來禮戒勝長者說:「我們愚癡不知善惡,欲以非法共相誣謗,既蒙告喻深心慶喜,今後我們應何所作而得改過向善?」 長者便說:「一切善行無越三皈五戒為善趣因。」群賊聞後求受三皈五戒,戒勝長者即便為授三皈五戒,群賊捨賊行,歡喜奉行告辭而去。在《雜阿含1241經》中也提到佛住世時候,舍衛國給孤獨長者為了確保親人懷妊平安,教授孕婦皈依佛法僧三寶,及至小孩出生長大至能聽話之後,也教授小孩三皈依,直到小孩長大有分別是非的知見時,就授與五戒。所以給孤獨長者幾代同堂,不論大人小孩都受持三皈五戒。不僅如此,給孤獨長者家中的婢女、傭人、住客,若有人懷妊,也同樣勸受皈依佛法僧受持禁戒。若聽說有人賣奴婢,便往告:「你當皈依佛法僧三寶,受持五戒。」聽其所勸即便與授三皈五戒,買他奴婢,若不隨他教則不買。又若家中有新進僱員及傭工,也都先要求受三皈五戒,聽受之後才予僱用。給孤獨長者積極推行三皈五戒,也一向勤於授人三皈五戒,由此可見給孤獨長者當時是授人三皈五戒的典範,也確認在家居士可授人三皈五戒。
過去我們認為授人三皈五戒是僧人的專利,在家人不能授人三皈五戒,更不能自作證三皈五戒。實際上,我們求授三皈五戒,也最好是由一個出家僧人作見證,但從以上諸經中,我們可以知道,如果當下沒有出家僧人可作見證,也可以從已受持三皈五戒的在家居士求授三皈五戒,如果真的沒辦法,也可以自作證三皈五戒。三皈的目的是令人親近佛法、長養信心,受戒之目的為使受戒人行為端正,受持三皈五戒的人多,社會自然安樂。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