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皈依之一
皈依三寶,是我們入門學佛的基礎,本文將粗略地說明皈依三寶的意義及方法,並就現今經常遭遇到皈依上的二個問題--「是否可為動物及人鬼作三皈依」、「是否可自誓皈依」、「在家人是否可授人三皈五戒」作簡單討論。另外關於五戒的詳細內容,將會另作一篇專文討論,在此先忽略不談。
佛、法、僧三寶
所謂三寶,所指的是「佛寶」、「法寶」及「僧寶」。基本來講,「佛寶」所指的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法寶」是釋迦牟尼佛所說、所教的出世間及入世間的正法律,「僧寶」則是四雙八輩之眾。進階來講,按性質又可分作「自性三寶」、「化相三寶」、「住持三寶」及「理體三寶」。- 自性三寶:即是自性本具的三寶,如眾生具有靈明覺照的佛性為佛寶,其性常寂圓淨為法寶,有融妙和樂義為僧寶。
- 化相三寶:即世尊教化眾生之相狀。以釋迦牟尼為佛寶,如來所說正法律為法寶,先智苦盡之四雙八輩聖者為僧寶。
- 住持三寶:指流傳、維持佛教於後世之三寶,即一切莊嚴的佛像,皆稱為佛寶;一切佛教三藏、祖師大德所說稱為法寶;出家比丘、比丘尼等是為僧寶。
- 理體三寶:以法身為佛寶,第一義諦為法寶,四雙八輩等有學、無學的無漏功德為僧寶。
皈依的方法
可以找一位出家的僧人比丘(尼)帶領皈依並做見證,再找不到比丘(尼)的狀況下,也可以找一位已經受持三皈五戒的佛教居士帶領皈依並作見證,倘使真的找不到任何一位比丘(尼)或佛教居士,在具足信心的情況下,也可以自誓三皈五戒。「皈依」的過程,完整包含了「懺悔」、「求證」、「皈依」、「授戒」、「發願」及「回向」等6個步驟。- 懺悔
我○○○: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
我○○○: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我○○○: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滅。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 求證
法師(居士)!
我○○○請求三皈依並受持五戒,唯願法師(居士)為我作證為優婆夷(塞)並授戒。
法師(居士)!
我○○○再求三皈依並受持五戒,唯願法師(居士)為我作證為優婆夷(塞)並授戒。
法師(居士)!
我○○○三求三皈依並受持五戒,唯願法師(居士)為我作證為優婆夷(塞)並授戒。 - 皈依
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我○○○:再次皈依佛 再次皈依法 再次皈依僧。
我○○○:已經皈依佛、已經皈依法、已經皈依僧。 - 授戒
我○○○:受持不殺生戒,遠離一切殺生學處。
我○○○:受持不偷盜戒,遠離一切不與取學處。
我○○○:受持不邪淫戒,遠離一切欲邪行學處。
我○○○:受持不妄語戒,遠離一切妄語學處。
我○○○:受持不飲酒戒,遠離一切放逸之因的諸酒類及麻醉品學處。 - 發願
我○○○: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我○○○: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我○○○: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我○○○: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 回向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