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之璽
目前公認最具有代表性的羊脂玉者,當屬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咸陽市韓家灣狼家溝村,現陳列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指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國寶)的「皇后之璽」。
此方玉璽邊長2.8公分、高2公分,重33公克。螭虎紐。側陰刻雲紋,印文為陰刻篆體「皇后之璽」四字,字體規整大氣。此璽入土二千餘年仍溫潤堅密如初,毫無任何毀壞質變,玉質溫潤堅密,瑩透純淨,潔白無瑕,如同凝脂,迄今無出其右,是羊脂玉最好的範本及標準。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垂簾聽政」的女皇
皇后之璽的主人,就是漢代的開國皇后、漢高祖劉邦的結髮妻子--呂雉。
呂后(西元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名雉,字娥姁,山東省單父人(今山東省單縣),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后、第一位太后,也是《史記》唯一列入本紀的女性。
當年,劉邦還是泗水亭長的時候(相當於現在的派出所所長),芳年未滿二十、姿色媚麗的呂雉便嫁與他為妻,生了一女(魯元公主)、一子(漢惠帝劉盈)。為了劉邦,她受盡磨難、九死一生。楚漢戰爭中,成為人質被壓至兩軍陣前,險些被項羽殺掉。
劉邦奪去天下後,夫貴妻榮,呂雉被封為皇后。善於謀略的呂后,幫助劉邦除去異己,殺掉有謀反之心的韓信、鼓越等異姓諸侯王,消滅了分裂勢力,鞏固了漢朝統一的局面。劉邦死後,年僅16歲的劉盈即位為惠帝。劉盈個性柔弱,呂后隨即掌握實際的政權--「臨朝稱制」又稱作「垂簾聽政」,是指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統治者,代理皇帝執掌國政,但因男女之防,在女性統治者座位前加簾,必要時於簾後接見群臣。呂后便是初創、也是第一個垂簾聽政的皇太后。
據《漢書》記載,劉邦死後,匈奴冒頓單于下書羞辱呂后,言:
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游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呂后採納季布的主張,壓住怒火,平心靜氣復書以年邁為由婉言拒絕,化干戈為玉帛,匈奴自愧失禮,遣使向漢朝認錯。
西元前188年,惠帝崩,立少帝,臨朝稱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為呂后所殺,有怨言。呂后逐殺少帝,立常山王劉義為帝,先後掌權達16年。
「皇后之璽」一代女皇權力的象徵
呂后統治時期,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不論政治,法制,經濟和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均全面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司馬遷《史記》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展現雄韜武掠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展現極為狠毒的一面:
一、失人倫:
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呂后替劉盈選后,為了防止大權旁落,乃安排惠帝迎娶自己的外甥女,也就是魯元公主的女兒、年僅10歲的張嫣(西元前202年~前163年)結婚。但畢竟是自己的外甥女,劉盈這個做舅舅實在下不了手。三年後,劉盈因終日沉迷於女色、男寵,年僅24歲就因縱情過度崩於未央宮。
昔,惠帝臨幸王美人有孕,呂后乃令張皇后假稱有孕,奪王美人子為皇后之子立為太子,並殺王美人。惠帝崩,太子劉恭登基為少帝,揚言必要報殺母之仇,呂后乃囚少帝於永巷(即宮廷監獄),對外聲稱皇帝重病,無法治理國家,改立常山王劉義為帝。漢少帝乃被廢黜並遭殺。
二、無人道:
劉邦生前,對於戚夫人倍加寵愛,甚至數度想改立戚夫人之子趙王劉如意為太子。劉邦死後,呂后對這對母子展開殘酷的報復行動:毒殺趙王,並將戚夫人製成歷史上最慘無人道的「人彘」。
呂后死後,「皇后之璽」也隨之入葬,從此消失,無人得見。
僅存唯一的漢代玉璽重見天日
1968年9月,一場大雨過後的下午。
陝西省咸陽市韓家灣一名13歲小學生孔忠良,放學回家的途中,走到狼家溝時,的水溝隱約在土堆旁瞥見一道閃光。讓他起了好奇心,猜想是一隻躲在草叢裡面的小兔子,於是悄悄地走近一看,沒瞧見什麼小兔子,只是那亮光仍在閃爍。於是他放下書包,用手刨挖了起來,終於發現有個東西的一角露了出來,大雨過後的泥土十分鬆軟,他很快地便把這東西給挖了出來。
他擦去上面的泥土,原来是一顆方正的白色小石頭。孔忠良有些失望,差一點兒隨手就把它給扔了,可看到這顆小石頭上面雕了一個小動物,有點可愛,,還刻了些字,可是他一個字也認不出來。於是小心翼翼地將這顆會發光的白色小石頭裝進書包帶回家。
回到家後,孔忠良把這顆白色的小石頭交給了哥哥,兄弟倆研究了半天,覺得可能是刻印章,準備把上面的字磨掉,刻上自己的名字留著玩。兄弟倆的這個「玩具」實在太硬了,忙亂無果後,就把它丟置一旁,也就忘了這檔事。
過了半個月後,兄弟倆的父親孔祥發要去西安辦事,孔忠良便將這個白色的小石頭交給了父親,找家刻印行把印上的字磨平後在重新刻上自己的名字。孔祥發下意識地判斷,這方玉印應該是一件「文物」,便向小兒子問清楚這印章的來由。儘管唸過幾年書,但一時間裡也看不出來什麼名堂,只好向告訴孔忠良,要好好收起來保護。
![]() |
「皇帝信璽」封泥 /現藏於日本國立東京博物館 |
第二天一早,孔忠良與父親二人,專程去了一趟陝西博物館(現為陝西碑林博物館)請專家們鑑定。沒想到這一鑑定,讓博物館的專家們傻眼了--
這方玉印是以和闐羊脂玉雕成,玉質晶瑩溫潤,四周有陰雕雲紋,頂端(印鈕)雕刻了一隻盤臥的螭虎,怒目張口,頭尾微向左伸仰蜷曲,雙耳後抿,緊貼於腦後,造型十分生動,表現出神聖不可侵犯的王者氣勢。
「螭虎」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神獸,代表神武、力量、權勢與王者風範。漢璽與秦制同,除「傳國璽」之外,日常使用上有六璽,稱作「乘輿六璽」或「天子六璽」,均為白玉質地,螭虎印鈕。天子之璽由皇帝自佩,其餘各璽藏於符節台,用時由尚符璽郎取出,分別用於不同的場合:
- 皇帝行璽:凡封命諸侯王、三公及官員用之。
- 皇帝之璽:凡賜諸侯王書信用之。
- 皇帝信璽:凡發天下之兵用之。
- 天子行璽:徵召大臣用之。
- 天子之璽:策拜外國事務用之。
- 天子信璽:祭祀天地鬼神。
更讓人驚訝的,是印面所刻的「皇后之璽」四個篆字,字體規整大氣,雕琢技法之嫻熟非常罕見。博物館人員向孔祥發詢問發現地點與經過後,當下判定這應該是西漢的文物,並表示此為珍貴文物。孔祥發表示願意將此方玉印上交國家收藏,不圖任何報酬。
由於這枚玉印的發現地,是在漢長陵(漢高祖劉邦與呂后與劉邦合葬的陵寢)封土之西約1公里處發現,博物館人員查閱相關文獻,在《漢官舊儀》上發現記載:「皇后玉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紐。」
由於這方玉印的形制、式樣、印文內容及字數均與文獻所載相符,因此考證這方玉印應該是漢朝開國皇后--呂雉的玉璽。
1991年6月20日,陝西歷史博物館落成,這枚曾經代表著至上皇權的「皇后之璽」,靜靜地躺在博物館的展櫃裡,安靜地訴說著二千多年前一個追逐權力與欲望的故事。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