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檀香 阿彌陀佛像
檀是梵語「檀那」的簡稱,意為「與樂」(給人愉悅),即是「布施」的意思。
「真檀出自崑盤盤國,雖不生中華,人間遍有之。」檀香在佛經稱為「栴檀」,原產印度南方及印尼帝汶群島。漢代時,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其香氣醇厚溫和,不濃不淡,延綿如絲,具有獨特的奶香味,令人心閒意穩,氣爽神清,有「皇家之木」及「香料之王」的美譽。
自古以來,栴檀是雕造佛像的上佳材料,在《增一阿含經》卷28記載::世尊成道之後,至忉利天爲佛母摩耶夫人說法三個月。當時,憍賞彌國優填王非常思慕佛陀,於是請毗首羯摩天以栴檀造佛形像,而相傳同時波斯匿王造金像。不過,法顯《佛國記》中卻記載,波斯匿王所作是牛頭旃檀木佛像,保存於祇洹精舍。玄奘在《西域記》卷5敘述:憍賞彌國有高六十尺的大精舍,內安置優填王下令雕造的旃檀像。卷12中,又列記自印度帶回之佛像、經卷,如:刻檀佛像一軀,通光座高尺有五寸,擬憍賞彌國出愛王思慕如來,刻檀寫真像。由此可知,玄奘大師到印度時,不僅在憍賞彌國禮拜旃檀像,而且曾攜回模刻之像。
檀香木的生長非常緩慢,需要數十年才能成材致用。其木料表面呈棕黃色,富含油脂,打磨後有淡淡的熒光,隨著陳放時日的增長,木料的顏色也會逐日加深,最後形成紅褐色乃至深褐色,故又分黃肉、紅肉、黑肉。另外,樹齡越長心材色澤越深,年輪越淡,木質越細膩,用於雕刻上最能夠體現出佛像臉部的莊嚴神態。
此尊阿彌陀佛結全跏跌坐,頭飾螺髮,頂展高肉髻為智慧之像,面相端莊,神態沉静。大耳垂肩,頸有三道象徵飽滿的蠶節紋。軀體健碩,胸部高挺。上身外着雙領下垂式通肩袈裟,衣紋流暢、優美。雙手結禪定印。下承束腰雙層式蓮花座,蓮花瓣飽滿有力,又承於須彌座上。整體形像莊嚴、祥和,氣韵沉雄。
前想找一件完整的純正印度老山檀香佛像非常困難。特別是印度老山檀香向來有「十檀九裂」之說,此像完整無裂,,為四件式,保存完好,尤為難得。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