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獸面紋玉鋪首

5月 19, 2015 0 Comments


唐時,中國玉文化發展達到了一個巔峰,社會各階層對玉的需求很大。但是,和闐玉的運輸及雕刻甚為困難,無法滿足當時的用玉需求 。

藍田(現今陝西),位於秦嶺以北,關中平原東南部一帶。自古以來,便以盛產美玉而聞名天下。此地古(商)稱「西陲」(西之邊陲),西周時為弭氏封地而稱「弭」。此地盛產美玉,《周禮》上曰:「玉之美者曰球,次美者曰藍。」然而,從商代開始,和闐玉便成了貴族們爭相收藏對象。到了西周,周公制禮後,周王室更獨尊和闐玉。春秋時,改隸秦國而稱「藍」。

藍田距離長安不及百里(現約30公里),無論開採或運輸都很方便。因此,藍田玉便替代了和闐玉,被大量的開發使用。

1974年,陜西興平茂陵附近出土以藍田玉為材料的西漢玉鋪首,鋪首者,即是嵌在門上的裝飾。通常雕作凶猛的獸面,作為避邪知用。此件玉鋪首高34.2公分,寬35.6公分,厚14.7公分釐米,重達10.6公斤。青綠色,扁方形,中央淺浮雕獸面紋,張目卷鼻,牙齒外露,看起來十分兇猛。兩側則雕飾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神獸紋飾,姿態生動。背有突出方鼻鈕,上有方孔,可穿轄,為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茂陵博物館。

藍田玉是一種蛇紋石化大理岩,硬度為摩氏4,以翠綠色-淺橄欖色(淡黃綠色)為主,也見有乳白、乳黃-黃、粉紅色者。陝西神木石峁遺址中,出土有藍田玉製作而成的玉鏟(現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顯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藍田玉就已被利用作為工具。

可是「藍」又如何成為「藍田」?又何來成語「藍田種玉」一說?

楊公伯雍,雒陽縣人也。本以儈賣爲業,性篤孝,父母亡,葬無終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無水,公汲水,作義漿於阪頭,行者皆飲之。三年,有一人就飲,以一斗石子與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處種之,云:「玉當生其中。」楊公未娶,又語云:「汝後當得好婦。」語畢不見。乃種其石。數歲,時時往視,見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時人求,多不許。公乃試求徐氏。徐氏笑以爲狂,因戲云:「得白璧一雙來,當聽爲婚。」公至所種玉田中,得白璧五雙,以聘。徐氏大驚,遂以女妻公。天子聞而異之,拜爲大夫。乃於種玉處,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頃也。名曰「玉田」。  
--《搜神記》卷11
「無終」山位於河北,春秋時乃是偏鄙小国,地遠人稀,王化不被,戰國時則為燕國地。而秦地「藍」地處關中,物阜民豐,更盛產美玉,兩地相隔何啻千里之遠?

理當是「玉田種玉」而非「藍田種玉」呀!只因「藍橋何處覓雲?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的愛情故事,浪漫多情文人們便將種玉之緣,謬訴「藍田種玉」,真是張冠李戴、兩造紛然啊!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