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碧玉非彼碧玉

實際上,曾姓鑑定師的馬步沒蹲好,因為「此(中國玉文化)碧玉非彼(珠寶學)碧玉」。
珠寶學中所指的「碧玉」,所指為隱晶質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石英(RI=1.53-1.55),是瑪瑙和玉髓的變種,色彩艷麗多變化,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並含有鐵、鎂、錳、磷等元素,而形成特殊的色彩和紋理,有些為同心圓花紋,有些則呈帶狀或斑點狀,依其色彩及紋理而有不同的名稱。
而中國玉文化中的碧玉,是以透閃石/陽起石所構成的軟玉(RI=159-1.62)。碧玉又稱作「綠玉」,碧玉的顏色與超基性岩的變質作用有關,陽起石因氧化亞鐵含量不足所致,並多或少夾雜帶有黑色包裹體(磁鐵礦、綠泥石、輝石、鉻尖晶石、石墨等雜質),因此呈現嫩綠、青綠、暗綠、深綠、墨綠等不同的綠色,其中以青綠-鮮綠爲貴,知名的品種有菠菜綠、貓眼綠、玻璃翠等。而有黑色雜質過多、色淡、玉色灰暗者次之。當雜質含量較多時則趨近於黑色,成為碧玉質的墨玉,但透光來看仍以綠色為主。
和闐玉生成於非蛇紋石系的礦床,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要成分,透閃石成分在90%以上,而碧玉則是由蛇紋岩侵入基性火山岩等圍岩後形成的軟玉,雖然同樣以透閃石為-陽起石為主,但透閃石成分較低,約佔75~90%,相對陽起石含量較高。有不少人都將顏色青綠明亮的青玉誤認作碧玉,或稱呼「青碧玉」,實際上二者之間還是有明顯區別的。碧玉通常帶有或細或粗,甚至成片狀的黑色礦物質晶體,這是碧玉獨有的特徵,也通常作為碧玉及青玉的鑑別。
0 意見: